专访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尚待加强
来源: 时间:2021-3-23 阅读:
据测算,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显著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中国通过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李高说,从地区层面看,目前大多数省(区、市)的碳排放强度控制工作进展顺利,但也有个别地区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相继投产导致碳排放量增长过快的情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大方向,避免为短期刺激经济而导致高污染、高排放项目集中上马,将复工复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转化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机遇”。
部分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对于这一目标,李高认为留给中国的发展时间短,任务重。发达国家从二氧化碳的达峰到实现碳中和,要经历40-70年,我国要在30年内从二氧化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时间非常紧迫,挑战很大。这也意味着我国不仅要严格控制达峰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要在达峰后迅速实现碳排放的持续下降,所面临的能源和产业转型任务更加艰巨。
他表示,我国仍将面临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带来的能源刚性需求。同时,我国亟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弥补民生领域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性改变,能源消费总量仍处于增长趋势,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短期内难以大幅下降。
此外,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尚待加强。部分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以GDP为引领的陈旧发展观念需要根本改变。社会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亟待提高,需要激发自下而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部融入“十四五”
李高表示,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阶段性战略安排紧密相连,要求我们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采取更加有力度的举措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上篇:
下篇: